融通资讯

-
近期相关政策纵览
http://1金融市场
宏观信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大幅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财新制造业PMI: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7,较4月提高1.3个百分点,为2月以来最高,重回扩张区间。
◎中国政府网: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央行等多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此外,自2020年6月1日起,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按季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重卡销量: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最新掌握的数据,2020年5月,我国重卡市场预计销售各类车型17.5万辆左右,环比下滑8.5%,同比增长62%,这个惊人的涨幅,也意味着4、5月份重卡销量连续两个月同比增超6成。
◎建筑业新订单指数:5月份,中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8.0%,高于上月4.8个百分点。建筑企业新签订的工程合同量继续回升,也表明钢材需求在进一步回暖。
◎中指研究院:1-5月,房企销售业绩保持平稳,销售额破百亿房企为78家,同比减少了17家,前百强房企销售规模同比下降8.6%。5月,前百强房企同比回正,销售实现稳步增长。
◎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周一上涨16点或3.2%,报520点,刷新5月6日以来新高,主要因海岬型船与巴拿马型船需求所提振。
行业要闻
◎钢厂调价:6月1日,全国累计20家钢厂发布调价信息,累计调整幅度在0-80元/吨(除特别备注外,上述调整幅度及执行价格均为含税).
◎废钢调价:6月2日日照钢铁废钢采购价格调整,本部及基地价格上调50-60元/吨。2020年6月2日0点执行,具体以价格表为准。
◎焦炭市场:1日日照、青岛港焦炭现货稳中偏强运行。贸易价格暂稳,上周港口资源有1800成交,港口看涨心态较强;焦企近期有再次提涨100意向,工厂价格偏强运行。
◎粗钢产量:根据上海钢联同口径调研,Mysteel预估5月下旬全国粗钢预估日均产量287.20万吨,环比5月中旬上升0.63%,同比下降1.51%。
:云南德钢钢厂前期一座450m3高炉于2020年6月1日完成检修复产,复产产量增加0.15万吨/天;巨能特钢计划6月小棒预计检修5天,预计影响Φ16-80mm产量0.7-0.8万吨,具体检修时间待定。钢厂检修◎
-
国内钢价涨幅扩大 铁矿石市场涨跌不一
由于期市和成本的支撑,国内现货钢价继续上涨,且涨幅有所扩大,不过成交表现并不稳定。铁矿石市场涨跌不一,国产矿价有所上扬,而进口矿价则出现下跌。
最近一周,国内现货钢价综合指数报收于161.6点,一周上涨1.62%。近期,黑色系期货市场盘整后再创新高,钢坯价格也是多次拉涨,与之相应,现货钢价也出现上涨。不过,市场成交在放量后,持续有所萎缩,后又在市场情绪的刺激下,再度有所放量,显得并不稳定。
据分析,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上涨较为明显。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螺纹钢品种均价为每吨4520元,一周上涨109元。从最新公布的库存数据来看,社会库存出现累积,而钢厂库存继续下降,估计钢厂在新一轮出厂定价上将会以挺价为主。
在板材市场上,价格总体上升。热轧板卷价格小幅上涨,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热轧产品的市场均价为每吨4338元,一周上涨26元。中厚板价格小幅上涨,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普中板平均价格为每吨4475元,一周上涨35元。
铁 矿石市场涨跌不一。据“西本新干线”的最新报告,在国产矿市场上,国内铁精粉价格小幅上涨,吨价涨幅为10元至20元。国内中小矿山开工率偏低,铁精粉市 场供给偏紧。进口矿价格则弱势下行,截至16日,62%品位进口铁矿石价格为每吨66.90美元,周环比下跌1.85美元。部分矿商操作谨慎。
相关机构分析认为,近期国内环保政策继续保持相应力度,钢厂的产能释放比较理性。而需求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国内钢市短期内将继续维持高位震荡运行的态势。
-
钢材进出口格局能否转变?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我国出口钢材492.0万吨,同比增长28.5%;1-9月累计出口钢材5302.4万吨,同比增长31.3%。9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25.6万吨,同比下降56.5%;1-9月累计进口钢材1071.6万吨,同比下降28.9%。
前三季度出口量已接近去年全年
9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较8月份减少13.3万吨,降幅2.6%。受国内出口退税取消、价格优势渐失、海外市场供需趋松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降,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增幅,并且累计来看,今年1-9月份,钢材出口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5367.1万吨。
9月份钢材进口量环比小幅上升,较上月增加19.3万吨,至此我国钢材进口量已由7月份的低位连续两月缓步上升,当前进口量基本处于近几年的月度平均水平。由于海外市场资源逐渐增加,部分国家钢厂开始提高出口份额,出口报价逐步下调,对于我国来说,进口钢材的价格优势开始显现,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测算,9月份,我国钢材进口均价1375.6美元/吨,较8月份下降65.1美元/吨。
海外钢材市场供需格局逐步改善
10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但复苏势头放缓,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5.9%,较7月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5.6%,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放缓,钢材需求快速扩张阶段已过。在供给方面,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8月份,全球64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568亿吨,同比下降1.4%,中国以外地区粗钢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连续几个月处于近几年的偏高水平,表明海外钢铁供应已经基本恢复,海外钢材市场的供需格局亦随之改善。
我国钢铁业新出口订单持续收缩
9月份以来,海外部分地区钢材市场价格下行,出口报价明显回落,而国内钢材市场价格震荡上行,我国出口报价相对稳定,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10月9日,中国热轧卷板出口报价(FOB)为939美元/吨,与8月底基本持平,较印度、土耳其和独联体出口报价分别高109、39和129美元/吨。
对比可见,我国钢材出口报价已经明显缺乏优势,影响企业出口签单,钢铁业出口订单继续收缩,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9月份,钢铁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39.5%,较上月有所回升,但已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钢材进出口格局或能逐步转变
在限产政策及限电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钢材产量持续收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8月份,国内钢材产量分别为1.11和1.09亿吨,环比连续下降,同比亦呈下降趋势,由于限产持续,9月份将继续呈下降趋势。在供应压缩背景下,出口资源减少,叠加国内市场价格上行,抑制钢材出口,而海外钢材市场供需逐步转松,我国钢铁业出口新订单指数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后期钢材出口量预计仍将回落。
钢材进口方面,海外市场钢材资源供应逐渐增加,钢厂开始增加出口资源,出口报价下调,价格优势逐步显现,海外市场资源可能加快流入国内。
总之,钢铁产量压减趋严,前期国家连续调整出口退税及关税政策,均显示出钢铁行业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政策导向。我国钢材的进出口格局或能够逐步改变,后期预计呈现进口增多、出口回落的趋势。(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王静原创文章,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

-
环保限产 遭遇钢企增产
[全国范围内的蓝天保卫战、取暖季限产等政策措施也将进一步成为钢市供给的重要制约因素,预计下半年钢铁累计产量将明显低于上半年]
进入秋季,“蓝天保卫战”打响,钢铁行业“限产令”再次来临。
今年以来,严格环保不绝于耳。在“蓝天保卫战”的旗帜之下,各地纷纷出台环保措施,其中钢铁行业成为控制排放的主要领域。比如7月初唐山市政府发布《唐山市钢铁、焦化超低排放和燃煤电厂深度减排实施方案》,此后一个月内唐山各级政府单位发布限产相关政策高达12次。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蓝天保卫战”在各地全面开花结果,钢铁行业的环保限产以及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升级扩围,目前来看对于钢铁行业的环保政策没有最严只有更严,同时钢铁重镇唐山也传来消息,采暖季限产可能提前执行,使得钢市的炒作热情不减。
方大钢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由于环保限产并非首次实行,因此企业早有预期,市场对于环保限产的预期消化程度较高,江苏沙钢集团、首钢集团等上市钢铁负责人也都向对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记者注意到,随着前两年开始的去产能,打击地条钢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市场整体环境较好,由于集中度提升,相关政策协调能力也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而这都将环保限产对企业带来的影响降低。
记者获悉,虽然环保限产,但全国粗钢与钢材产量仍然以较大幅度增长,不断创下新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5116万吨,同 比增长6%;钢材产量53085万吨,增长6%,增速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8020万吨,同比增长7.5%;钢材产量9551万 吨,增长7.2%。
为何全国粗钢与钢材产量能够持续性较大幅度增长?“当然是消费需求拉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需求才会有生产。只有在销售顺畅,能够获得利润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才有动力不断增产。否则,等待企业的只能是产品大量积压,最终破产倒闭。”兰格钢铁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向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全国钢材社会库存与钢铁企业库存同比均没有大幅增长,甚至比前期库存高点还有显著下降,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 粗钢与钢材产量,也包括较大幅度的增长量,基本上都转成了消费量。换言之,今年上半年的全国粗钢新增资源量(同期产量加进口量)约为45818万吨,而同 期的全国粗钢实际消费量也应当是这个数字,在4.6亿吨左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92.73亿元,同比增长151.15%;销售利润率基本达到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水平。
在利润和需求支撑的背景下,钢铁企业在环保限产放松的二季度,纷纷开足马力,积极增产以为下半年秋冬季节可能到来的严厉的环保限产做准备。王 国清向记者表示,这带来了这几个月份的钢铁库存量的一个回升。但是,在环保限产成为常态的背景下,这些钢铁企业如何保持增产呢?记者向一些钢铁企业询问后 发现,企业主要通过高炉利用高品矿石以及转炉中增加废钢来提升产量,这个属于原料优化和技术改进,环保督察组主要关注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因此这些环保达标 的企业可以增加产量。
那么下半年,这种钢铁的消费行情是否可以保持?从目前来看,对钢材的需求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针对上半年基础建设投资中比较薄弱的交通领域,多地已公布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交通领域投资规模或达数万亿。8月初,中铁总公司人士确认“2018年铁路固定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以上”,而原计划的安排是7320亿,是自2014年以来最低的一年。除川藏铁路外,和田至若羌、西宁至成都、盐城至南通、南昌至景德镇至黄山、长沙至益阳至常德铁路均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集中开工,铁路基建投资加速推进的态势相当明显。
王国清对记者预计,虽然下半年环保将继续发力,对产量释放形成一定抑制。7月20日起唐山将开启为期43天减排攻坚战限产,武安钢企高炉限产 量由二季度的15%~20%上升到三季度的25%~35%。而全国范围内的蓝天保卫战、取暖季限产等政策措施也将进一步成为钢市供给的重要制约因素,预计 下半年钢铁累计产量将明显低于上半年。7月起钢材社会库存由升转降,下半年库存压力不大,而这也将较好地支撑上市钢铁企业完成全年经营目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铁矿石需求大减 价格为何大幅反弹?
9月下旬以来,铁矿石价格波动反弹,62%品位的粉矿目前价格在125美元/吨左右,比9月21日94美元的低点上涨了30美元左右,涨幅超过30%。在价格上涨的同时,我国铁矿石港口库存却在攀升,目前超过1.33亿吨,再考虑到压港船只库存,当前的库存水平明显高于去年和前年同期。库存增加意味着需求降低,那为什么铁矿石价格还会大幅反弹?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分析,这一方面原因是国内钢厂最近密集备货。“国庆节前钢厂有一个备货的需求,因为它要充足地准备国庆期间的原料。另外国庆节后,钢厂因为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的铁矿石库存,节后也有个补库的需求。我们调研发现,节后大部分地区的钢厂都在有计划地进行采购,所以对于铁矿石有一个短期的需求释放的过程。”王国清说。
实际上,虽然钢厂采购量增加,但海外矿山铁矿石的发运量也在增加,所以就会出现库存和价格同步上涨的现象。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铁矿石价格大幅反弹还受到市场心理和投机因素影响。业内人士说:“最近一段时间,国外有的矿山要出现一些停产,也就是说高成本矿山要出现停产。这种停产和减少供应也会使得随着价格下跌,市场的供应开始出现减少。这也使得市场可能认为在100美元以下是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这时候市场的支撑力也比较强,容易出现反弹。”
再有就是铁矿石进口运费最近也在飙升。反映海运价格的波罗的海指数在10月8日达到了5526,比9月21日上涨了1116。王国清指出,我国铁矿石主要通过海运,从巴西和澳大利亚发货,由于巴西距离较远,运费占比较高,容易影响铁矿石价格。王国清说:“最典型的就是巴西到中国的运费上涨得非常明显,像10月8日,巴西的图巴朗到中国的运费是48.9美元/吨,在9月21日的时候,这个价格只有36.66美元/吨,相当于20多天的时间里面,巴西到中国的运费上涨了12.2美元/吨。”
不过多位专家仍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铁矿石需求还会继续下降,供应将越来越宽松,价格有一定下降空间。一方面,四季度将持续压减粗钢产量,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另一方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周期更长,范围更大,钢铁行业生产势必受到限制。还有就是各地能耗双控力度加强,也会对钢铁行业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预计,接下来铁矿石价格有望回到100美元/吨左右,长期来看,肯定会低于100美元。业内人士分析:“从长期来讲,比如两年、三年以后,随着中国钢铁需求达到平台期,随着废钢的供应增加,以及随着海外矿山开发的新项目投产,会使得铁矿石的供应明显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矿石价格从长期来讲,肯定是在100美元以下的。”(来源:央广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
-
6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210.92
020年6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09.16万吨、生铁1881.31万吨、钢材1980.41万吨、焦炭319.08万吨。本旬平均日产,粗钢210.92万吨,环比增长0.80%、同比增长2.36%;生铁188.13万吨,环比增长1.37%、同比增长3.33%;钢材198.04万吨,环比下降4.26%、同比增长4.43%。
2020年6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产品产量情况
单位:吨
粗钢
生铁
钢材
焦炭
本旬产量
21,091,588
18,813,145
19,804,089
3,190,811
本旬平均日产
2,109,159
1,881,315
1,980,409
319,081
比上一旬平均日产增减%
0.80
1.37
-4.26
-0.81
比去年同旬平均日产增减%
2.36
3.33
4.43
-5.68
本月累计产量
21,091,588
18,813,145
19,804,089
3,190,811
本月累计平均日产
2,109,159
1,881,315
1,980,409
319,081
比上月平均日产增减%
2.80
1.76
3.52
-0.76
比去年同月平均日产增减%
2.36
3.33
4.43
-5.68
本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平均日产粗钢210.92万吨,环比增长2.80%、同比增长2.36%;生铁188.13万吨,环比增长1.76%、同比增长3.33%;钢材198.04万吨,环比增长3.52%、同比增长4.43%。
根据重点统计钢铁企业产量估算,本旬全国共生产粗钢2829.25万吨,日产粗钢282.93万吨、环比增长1.17%、同比下降0.37%;生产生铁2345.85万吨,日产生铁234.58万吨、环比增长1.22%、同比下降0.11%;生产钢材3408.49万吨,日产钢材340.85万吨、环比下降0.65%、同比增长3.59%。本月累计平均日产,全国粗钢环比下降0.53%、同比下降0.37%,生铁环比下降3.49%、同比下降0.11%,钢材环比下降1.97%、同比增长3.59%。
本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382.20万吨,比上一旬增加53.60万吨,增幅53.60%;比年初增加428.95万吨,增幅45.00%。
(信息统计部)

-
螺纹钢受减排利好推动跟随偏强上涨
上周,供应,螺纹钢产量358万吨,周环比回升1万吨。库存,螺纹钢总库存1435万吨,周环比降95万吨。需求,螺纹钢周表观消费454吨,周环比降2万吨。螺纹钢周产量环比略增;表观消费周环比小降;库存五连降,降库幅度维持。
周三全国建材钢材成交25万吨,较前一日降3.7万吨;螺纹钢现货价格小涨。
螺纹钢期货突破上涨。目前产量回升缓慢,表观消费保持,去库幅度维持,需求状况保持;近日现货成交起伏,终端对高价接受度不高,不过节前有备货需求;邯郸出台减排措施,消息面形成利好;目前供需总体上偏紧平衡,供给方面不时有扰动影响;盘面获资金推动上涨,远月较近月升水,市场预期偏乐观,短线预计维持偏强震荡上涨走势;螺纹钢期货2110合约轻仓持多,短线交易日内为主。
-
重点钢企钢材直供占比提高最大
华东地区钢材流量占比提高最大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钢坯流量按区域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南、西北、出口。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华东地区钢坯流量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5.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钢坯流量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2.33个百分点。钢坯流量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较大,下降100%。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流量按区域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华东、中南、华北、西南、东北、出口、西北。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华东地区钢材流量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出口钢材流量占比减少最大,减少了0.81个百分点。钢材流量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5.63%。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长材流量按区域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华东、中南、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出口。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华东地区长材流量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1.05个百分点;西南地区长材流量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1.10个百分点。长材流量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6.65%。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板带材流量按区域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出口、东北、西北。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华东地区板带材流量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出口板带材流量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1.09个百分点。板带材流量同去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4.37%。
东北钢企钢材销量增幅最大
1月~4月份,华北地区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6105.58万吨,比2019年1月~4月份增加245.71万吨,同比上升4.19%;东北地区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1970.16万吨,比2019年1月~4月份增加70.63万吨,同比上升3.72%;华东地区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6541.37万吨,比2019年1月~4月份减少56.89万吨,同比下降0.86%;中南地区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2953.98万吨,比2019年1月~4月份增加47.42万吨,同比上升1.63%;西北地区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780.16万吨,比2019年1月~4月份减少70.89万吨,同比下降8.33%;西南地区钢铁企业在国内共销售钢材1213.19万吨,比2019年1月~4月份减少101.41万吨,同比下降7.71%。
钢材直供占比提高最大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钢坯按销售渠道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直供、分销、分支机构、零售、出口。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钢坯直供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3.09个百分点,分销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2.19个百分点。钢坯销售量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00%。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按销售渠道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直供、分销、分支机构、零售、出口。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钢材直供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2.51个百分点,出口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0.81个百分点。钢材销售量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5.63%。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长材按销售渠道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分销、直供、分支机构、零售、出口。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长材直供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1.77个百分点,零售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0.95个百分点。长材销售量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6.65%。
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板带材按销售渠道占比大小排序依次是:直供、分销、分支机构、出口、零售。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板带材直供占比提高最大,提高了3.23个百分点,分支机构占比下降最大,下降了1.51个百分点。板带材销售量同2019年1月~4月份相比,出口降幅最大,下降14.37%。
华东重点钢企钢材库存占比提高
4月末,华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25.94%,东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5.10%,华东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42.64%,中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12.01%,西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6.65%,西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7.65%。
4月末,华北、东北、中南和西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比例,低于今年初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比例,分别减少了2.84个、4.93个、0.83个、0.30个百分点;华东和西北地区钢材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比例,高于今年初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比例,分别提高了5.39个、3.50个百分点。
4月末,社会钢材库存量比去年同期上升46.31%,比3月下降14.80%;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比去年同期上升44.94%,比3月下降13.57%。
长材库存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大,增加388.39万吨,上升64.99%。其中增加规模及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种是钢筋,库存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88.76万吨,上升81.05%。
板带材库存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大,增加121.07万吨,上升22.27%。其中增加规模最大的品种是中厚宽钢带,库存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8.89万吨,上升69.63%;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种是冷轧薄板,库存量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25万吨,上升77.24%。
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东北地区消耗库存量最大,比今年初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比例减少了4.93个百分点;华东地区新增库存量最大,比今年初库存量占重点钢铁企业库存量的比例提高了5.39个百分点。
-
“新基建”到底“新”在何处?
北京5月27日电 如果列举2020年中国经济的“热词”,频频被刷屏的“新基建”一定位列其中。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把其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
那么,“新基建”到底“新”在何处?
“新基建”是要干啥?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部署,让人对“新基建”有了更多期待。
那么问题来了,“新基建”到底是要干啥?
提起基础设施建设,大家都知道它既体现出民生导向,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乘数效应。而“新基建”,实际上也是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展,不是简单的抛弃传统基础建设而“另起炉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管网,到改革开放后遍布全国的国道建设,之后的高铁以及4G网络。每当开启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大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一波经济的快速增长。
“新”“旧”之间,是寻求发展动能的转变。
为什么要推“新基建”?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答案。报告把“新基建”等建设,放在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方略举措地位来看待。
从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看,在特殊背景下,通过发起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消费是必然之举。
从社会发展的多元诉求分析,数字经济已成为释放新动能最重要的途径。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新业态“逆势”上扬也表明了经济发展对数字基础的迫切需求。
通过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发展力,就将产生一石多鸟之效,在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上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新一轮信息技术正加速全球竞争力版图的重塑,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4G宽带网络,5G基站超过20万个,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可以说,此时此刻布局“新基建”立足当下是应对挑战的突破口,着眼未来也是变局中的关键之举。
“不是应急之策,但有应急之效,着眼长期增长,更具长久之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这样概括。
“新基建”能带来啥?
“新基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刘多用这样一组数据列举“新基建”对投资的拉动:“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从需求侧拉动大规模投资,也从供给端赋能生产、消费、社会治理等多领域,“新基建”以投资为手段,更以效率为关键词。
“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细水长流。”与短期内拉动增长相比,我们更应看重“新基建”对涵养创新的意义。
5G带动信息消费和产业互联;数据中心推动算力提升孵化诸多创新;让“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落地应用,让“孕育于数字”的新需求得到更大程度释放,让创新创业创造更加活跃……通过激发创新来推动效率变革,“新基建”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目前看,“新基建”也许从建设规模难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比肩,但通过对各个领域和产业的渗透融合,释放的能量将不可小觑。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
“新基建”的“新”路咋走?
把“新基建”变成新机遇,关键在用。
如何用好“新基建”?怎样释放新动能?“新基建”如何走好“新”路?
“‘新基建’要避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问题,包括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等等。”不少代表委员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这一切的根本在因地制宜。
对于5G、大数据平台这些相对成熟的设施,各地可以创造条件大力推广;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还处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应蜂拥而上,避免重复建设对地方财政带来的负担。
代表委员认为,根据实际出发、考虑市场需求规划、依托财力和债务情况去推进,是三个根本原则。
地域也许有阻隔,但数据却是流动的。“新基建”在建中用,要更加注重统一与融合。
可以分门别类推进,但必须有全局统筹,可以分地区设置,但必须强化数据互通、标准体系和发展路线的统一。不能把“高速路”变成了“隔离带”,或有技术无场景,让“新基建”成为“新景观”。这便会成为一种浪费和低效。
“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有科学务实的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要用好市场的力量,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充分释放市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新基建”大潮中的弄潮儿和生力军。